简单介绍一下香港的个人信贷记录

首页

2014-06-01

cover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好像是说央行从6月3日起开始对个人征信查询进行收费,每年第三次查询开始每次25元。我看到这条新闻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特么太便宜了。知道香港查一次个人信贷记录要多少钱吗?十倍!250块钱一次!每次都要钱!

好吧,我也知道港币比人民币便宜一些。

与国内不同,香港的个人信贷记录并不是由“央行”进行管理的。与许多资本主义社会接轨,香港的个人信贷记录是由一个第三方机构“环联资讯(TransUnion)”提供的。这个机构在全世界一大堆国家和地区都提供了个人信贷记录服务,不过它的主要服务对象并不是个人,而是各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换句话说,就是“放款的”。这个“放款”除了“贷款”也包括“信用卡”,因为银行发给你信用卡,其实也就是预批了一笔款项给你,你可以随便使用,只要及时还上,还不会收你利息。

个人也可以去查询自己的信贷记录。挺贵的,每次250港币。当然,假如你买个多次套餐,单次价格就会便宜一点。例如我买的是为期一年的6次套餐,也就是在一年内可以有6次查询机会,总价是800港币。其实个人也有免费的查询机会,例如你申请了信用卡或是贷款,但是被拒了,你就可以凭着拒信,在两个礼拜之内申请一份免费的个人信贷记录。今天的封面便是个人信贷记录的后台截图,当然这是官方的示例,我哪会给你们看的记录啊,这可是绝对的隐私。当然这只是部分信息,事实上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上面有着记录。看着这些数据,我有时候真的有点害怕,其实老大哥的确一直在看着你——假如他真的想看的话。

你在申请了贷款或是信用卡的时候,都会提供一份授权他们检验信贷记录的授权书,包括你的身份证复印件和签字同意的各项条款——信用卡申请书上的那些小字你都看清了么?金融机构可以凭借这份授权书向环联发出查询申请,于是便可以获得你个人的信贷资料,十分详细。点击下方“阅读全文”可以看到环联提供的样本。可以发现,上面会记录了你个人有哪些信贷账户,额度分别是多少,现在欠款多少,上期还款是什么时候,还了多少钱等等,事无巨细。环联也会给你做出信贷评分,由高至低从A至J,还有根据统计得出这个评分的人按时还款几率。金融机构会根据这些数据来决定是否贷款给你,贷多少款,利息是多少,允许你分多少期还款等等。一般来说,记录越好看,贷款额度会越高,利息则会越低,分期数量越多。当然,这些数据都是仅供参考,他们会根据整体信息来做出决定,例如你的工资高低,工作是否稳定,放款的池子满不满等等,都是他们的决策依据。甚至假如你跟某个银行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会即刻批你款项,连信贷记录都不去查阅了。不过按照规定,他们假如查看了你的信贷记录,则必须有告知的义务,因为这会影响你的信贷记录。你也可以从自己的信贷报告上看到哪家机构在什么时候查看了你的信贷记录。

香港是一个十分流行“花未来的钱”的社会,贷款广告满天飞,广告里的调调经常是,比如一个美女购物出来拎着大包小包,忽然又看到橱窗里的一条项链,发愁之余,一艘财务公司的飞艇从天而降,给了一笔钱,于是美女又满心欢喜地挑选项链了。贷款的名目也各式各样,例如香港是在年初由个人自行交税的,但无数人可能每个月的工资到手后都吃光用光,没钱了怎么办?不要紧,每年到了大约十月份左右,满大街就能看到各个银行和财务公司推出的“交税贷款”广告了,比如叫做“应税钱”什么的,热闹无比。于是乎,香港的卡奴多多,许多人也没有积蓄的习惯,政府又不负责养老(香港是个低税低福利社会),于是老了活不下去怎么办,就只能去捡纸皮了。香港政府近年来推出了“强基金”,相当于要求个人和雇主每个月强制交钱买基金,强制储蓄,但这种“强制”的手段自然也会遭到反对的声音——扯远了,继续谈信贷记录。

上面提到香港社会经济活动发达,所以个人信贷记录方面也十分成熟,比如信贷评分的规则也非常丰富。就这么说吧,假如按照国内信用卡的玩法,很容易就会把自己玩脱。以前在国内,我很习惯于尽量用完银行提供的授信额度,例如帮亲朋好友订机票或是买东西,他们给我现金,我则把这部分现金放在余额宝之类安全的地方,多少收点利息,直到接近还款期再还上,充分利用其免息期,可惜这种做法在香港不可行。银行每个月在账单日过后,都会向环联提供本期账单的信息,假如你每个月都借银行许多钱,则会对你的信用评分不利。我咨询过一些专业人士,他们的建议是在每个账单日之前,最好还上部分款项,让欠款不要超过授信额度的30%。信用卡使用的最佳状态是信用卡数量多,但每张卡只用一小部分,因为这意味着你很受欢迎,有许多银行都愿意借钱给你,但你只借一小部分来用,体现了你上佳的经济状况和抗风险能力。此外,还有例如环联在短期内收到太多查询申请(密集申请信用卡或者贷款),则会认为你这段时间出现了经济问题,需要大量现金,给你刷刷刷地降评分。我刚到香港的时候就犯过这样的错误,现在后悔不迭。后来仔细读了环联的“信贷自修室”,才对这方面有了警觉。

话说回来,香港本地似乎缺少这方面的讨论平台(好吧我承认,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写不来“港式中文”),好在它的规则相对来讲和美国比较接近。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也从money.stackexchange.com学到了不少知识。事实上美国的信贷记录似乎比香港更为严格,例如它的信贷报告里会显示过去六个月的具体还款数额,而香港则只有一个月。

总体而言,香港在经济金融方面的玩法和国内有许多不同,个人信贷只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金融活动的自由港,某种程度上说它对金融活动的监管其实相比美国要宽松许多,例如各种资料显示,香港的洗钱活动可谓十分猖獗。当然,“自由”可以带来繁荣,监管则会影响自由,这方面的平衡——反正不关我的事情啦。

阅读原文